发布日期:2024-10-05 17:07 点击次数:191
🌞1966年11月9日,一起轰动全国的事件震惊了所有人:200多名学生跟随谭厚兰捣毁孔庙。
谭厚兰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,1966年,这位年轻的湖南姑娘在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。
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,政治氛围日益紧张,就在这样的背景下,谭厚兰做出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——在北师大张贴大字报。
这个看似普通的行为,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了巨大的涟漪,很快,谭厚兰成为了学生领袖,并最终跻身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领袖之列。
1966年8月18日,是谭厚兰人生的转折点。
那天,她有幸参加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的活动,站在广场上,看着城楼上的伟人挥手,听着周围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,谭厚兰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伟大的革命洪流之中。
这次经历极大地鼓舞了她,从那一刻起,谭厚兰彻底投身于这场运动,成为了其中最激进的分子之一。
随着运动的深入,谭厚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她成立了"井冈山战斗团",并担任北师大革委会主任。
她的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校园内,而是开始涉足更广阔的政治舞台,1967年,在震惊全国的怀仁堂事件后,谭厚兰组织人力煽动揪斗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等老干部,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。
这一行为,不仅显示了她的政治野心,也暴露出文革运动中的残酷本质。
1967年2月,谭厚兰再次站到了政治漩涡的中心,在所谓的"二月逆流"事件中,她与其他造反派一起,对以陶铸为首的一批老干部进行了猛烈的批判。
这次行动进一步巩固了谭厚兰在文革中的地位,也让她更加确信自己走在了"革命"的正确道路上,然而股票软件配资资金,她没有意识到,自己正在参与一场多么可怕的政治闹剧。
1966年11月,谭厚兰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——带领200多名学生前往山东曲阜,捣毁孔庙。
关于这次行动的起因,一直有两种说法,一种说法认为,是康生直接指示谭厚兰这么做的,另一种说法则认为,是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通过林杰授意谭厚兰。
无论哪种说法是真实的,都显示出这次行动背后复杂的政治背景,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破坏文物的行为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。
11月9日,谭厚兰率领的队伍抵达曲阜,他们的到来,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,瞬间打破了这座古城的宁静,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谭厚兰带领红卫兵在孔府和孔林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。
古老的建筑被砸毁,珍贵的古籍和字画被付之一炬,历代的石碑被推倒,甚至连孔子的墓地也未能幸免,被这群狂热分子挖开,这场疯狂的破坏行为,给中国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。
然而,即便在这样疯狂的破坏中,红卫兵们的行为也显示出一种怪诞的"政治考量",例如,他们保留了一些与朱元璋相关的石碑,理由是朱元璋出身农民。
还有一块作者姓"党"的石碑也被保留下来,仅仅因为这个姓氏与"共产党"同音,这些荒谬的逻辑,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运动中的混乱思维。
更令人痛心的是,在破坏文物的同时,一些参与者还借机抢夺了孔林中近现代坟墓的珍贵陪葬品,如果不是当地一些有良知的管理人员冒着生命危险,自发地将一些重要文物埋藏地下,"三孔"遗迹可能会遭受更加严重的破坏。
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,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,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中华文明的火种。
然而,谭厚兰的"辉煌"时期并没有持续太久,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,她很快就失去了昔日的风光。
1968年,谭厚兰遭到中央的严厉批评,失去了所有的职务,曾经呼风唤雨的学生领袖,一夜之间成为了过街老鼠。
这种巨大的落差,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,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。
1978年,谭厚兰因为她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,被以反革命罪名逮捕,在狱中,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,痛心自责。
也许是命运的垂怜,1982年,考虑到谭厚兰的认错态度和身体状况,检察院最终决定对她免予起诉。
然而,命运似乎并没有给谭厚兰太多改过自新的机会,就在她获得自由的同一年,谭厚兰因病去世,年仅45岁,她的一生,就这样戛然而止,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悔恨。
Powered by 股票配资线上申请_正规股票配资开户_正规免息股票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